幼儿园班级管理是通过幼儿园中最小的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一个小小的班级是社会的缩影,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世界,它包容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资质的人,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小社会的领头人,是这个小社会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今天牧童园服与您分享:带班老师应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班级管理呢?
一、幼儿的安全,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安全工作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孩子在园能学多少东西,唱多少歌,背几首古诗,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必须是健康的、安全的。就我们班级这一“小家”来说:从幼儿接送、晨检、户外游戏、药物管理,再到安全隐患的排查,稍有疏忽,便有可能对孩子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对不安全因素提前做好防范、预测及时排除,就会自然地把伤害率减到最低。那么,我们应从那些方面着手来保证幼儿的安全呢?
1、落实晨检工作,消除危险物隐患
幼儿来园的第一个环节便是晨检,我们认真检查幼儿的口袋、书包,看看幼儿由没有带危险物品在身上,经常会从幼儿处发现如:硬币、小玻璃球、小铁丝、小纽扣等危险物品,这些危险物品所带来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收到这些危险物之后,要及时告知家长其危害,要让家长有警惕意识,树立安全工作检查第一。因此,严把晨检关,消除危险隐患则成为了重中之重。
2、有要求的开展户外活动,及时清点幼儿人数
在户外玩大型器械时,教师首先要检查玩具的安全性,因为户外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但却是教师们最担心的环节,许多安全事故通常是在这一环节发生的。孩子们玩的兴奋时,常常忘乎所以,大型玩具、园舍地面经常会有轻者擦伤,重者磕伤的事情。因此,既要让孩子们玩的快乐,也要让孩子们玩的安全成了这一活动环节的宗旨。这要求老师在户外活动前认真的交代玩的时候的要求,要注意的安全,并要做到观察全面,照顾细微,决不让幼儿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不时的提醒教育幼儿要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户外活动结束后一定要记得及时的清点幼儿的人数,避免遗漏幼儿。
3、严把幼儿接送关
幼儿的接送是一个很大的安全突破口,也是不法分子很爱钻的牛角尖,幼儿每天上学放学是由父母或者直系亲属进行接送,当非幼儿直系亲属来接幼儿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来接人员出示幼儿的接送卡,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之后方可放人。
4、班级物品的摆放规定
在每个班级里,就是一个“小家”可以说这个“小家”里什么都有,在摆放班级物品的时候要做有心人,有棱角、尖利的设施设备马上进行修改或改变摆放的方向。开水桶要摆放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烫汤、热粥等流放食物要放在固定的开饭桌上,切忌幼儿自己端,等食物温热的时候再给幼儿进食。
5、幼儿药物的管理
首先,药物要放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药品的服用要进行专人负责,幼儿带的药物要有专门的药物登记本,幼儿的姓名、药物的名称、服用的方法、次数、时间、喂药人都是记录中必不可少的。对带药的幼儿老师全天都要密切的关注,发现孩子有不舒服现象应马上告知卫生保健部门,通知幼儿家长。
6、定期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班级老师要对班级的所有财产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如门、窗、电器、桌椅等等,及时的发现物品的损坏,立即进行维修,不仅保障了班级的正常活动的开展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7、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
在班级里要负责三十几个孩子的安全,光靠三个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老师只有一双手,不可能牵得住三十几个孩子,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怎么办?俗话说:“给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课,环境创设,观看录像等等,在每周设置一堂安全教育课,可以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着装安全”等等。让幼儿知道身边存在的那些危险,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还可以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注意饮食卫生”主题活动,通过讨论“路边的小吃能吃吗?”“三无食品能吃吗?”告诉幼儿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幼儿懂得要吃清洁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如,在情景表演游戏《你知道怎么办吗?》中创设一些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夏天很热,容易中暑,你知道怎么办吗?”、“发现厨房有煤气的味道怎么办?”、“如果你的手划破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对教室里的录音机很好奇,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玩弄录音机的开关、电线。我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乱摸乱掀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使幼儿懂得既要玩得自由开心,又要注意安全。
二、建立班级常规,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
班级常规,是指幼儿在班级集体环境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在一定的规则下顺利开展。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在制定班级常规中老师要注意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所选的规则必须是在充分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基础上确定的,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个包办,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对来抓好班级的日常常规:
1、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重点、反复抓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让幼儿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等等。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常规,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混乱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没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老师首先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如:幼儿在练习搬椅子的常规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两用个手搬椅子,因为这样小朋友搬起来比较轻巧、不容易摔跤,而且椅子的脚不会轻易的撞伤其他的同伴。(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两个手搬椅子,这样搬有什么好处?让幼儿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练习搬椅子的过程中间,要反复的练习,直到班上每个孩子都能正确的学会搬椅子。教师自己要端正态度,要让孩子有危机意识,知道必须每个人都学会搬椅子才能停止练习。要让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常规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宣布一条常规的规则之后,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同样的要求来要求孩子,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2、在音乐曲子中规划幼儿日常行为
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在自己的脑海里就要有一套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较熟悉的常规音乐曲目,来规划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并贯穿到一日活动的组织中,如:课前问好、搬椅子、坐点、排队、上厕所、喝水、休息等等音乐,同时,在练习每一个常规音乐的时候一定要让幼儿听清楚这个音乐是什么,听到这个音乐我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如:听到老师弹奏喝水的音乐的时候,先从女孩子开始轻轻的走到茶杯柜前排好队,(强调不能推挤),轻轻地打开柜门,拿出属于自己的杯子,(强调看清楚杯子编号)然后打开水龙头接水,接到水杯一半的时候关上水龙头,(强调水不能接满杯或是洒出来)到一旁喝水,喝完水之后把杯子放回属于自己的茶杯格里,轻轻回座位。这些常规音乐孩子每天的必修课,一天可以练习一到两种常规曲子,第二天练习新的常规曲子的时候复习前面所学的,一个星期后,你会发现,在组织孩子一日活动的时候,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只要坐到钢琴边弹琴就行了。在幼儿音常规音乐曲子的练习中,老师之间要密切配合,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音乐形成一种习惯。
3、设立“光荣榜”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促进班级常规的形成
每个班上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老师善于去发现孩子的这些闪光点,在班上老师设立一个“光荣榜”老师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后,可以利用这个闪光点,马上表扬这位幼儿,还能进行现场常规教育如:在吃完点心之后,有的孩子就把包装纸随手乱丢。有一次,我发现曼曼不但自觉地把包装纸扔到垃圾桶而且把她旁边小朋友的丢的垃圾一起捡到垃圾桶里,我马上表扬了曼曼,并把她列到“光荣榜”的爱卫生的好孩子里面。孩子们都很爱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从那之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把包装纸扔到垃圾桶,而且都去发现看看有没有人乱丢垃圾。榜样的行为不仅能在幼儿的心理产生共鸣,更能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表现时,我会及时给与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促进班级常规的形成。
三、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班级管理的成功前提
有首歌里这样唱道:“一根筷子哟,轻轻被折断,一捆筷子哟,折呀折不断”,在班级这个“小家”里,班级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榜样。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抚慰、友善等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长期稳定下来;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人情冷漠,那么教师再怎么强调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势必也会大打扣,班主任只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对幼儿的全部教育是不可能的,要与配班老师、保育老师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目标统一的教育集体,用彼此的爱来浇灌每一个孩子,才会有成功的教育。要促进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班主任要带头树立公仆意识、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班主任是班级的公仆,对班级工作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老师要服务于幼儿和家长,要让幼儿进步、家长满意。只有树立了这种意识,才能真正发扬民主,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幼儿都当家作主,管理班级;才能建立平等的、融洽的、亲切的、互相尊重的家园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班主任是在整个班级中领头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班级管理上,作好本班教师的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家长来了,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非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每一位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用谁的;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班主任就更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事必躬亲,处处留心。要有一对雪亮的“火眼金睛”,细心观察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班级老师的工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对症下药;要有一张很“婆妈”的啰嗦嘴,对于班级存在的问题要时时提醒,不要怕麻烦,工作中无私心;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凡事起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带动班级老师的情绪,热情高涨地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天、每一环节的工作中;还要有一个敏锐的脑袋,要懂得如何想出好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克服所存在的问题,要会机智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以维护园所、班级集体利益。
2、建立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最大的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当我们在工作遇到困难,内心感到忧惧和无助、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发自内心的鼓励,它可以使我们战胜自我,可以使我们跨出决定人生的重要一步,这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巨大力量。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能与同事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气氛就会更融洽,更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热情与班级成员问好打招呼,是每天的创造气氛的开始,在工作中多用“请你帮我……”“谢谢你……”等等礼貌词语,在下班的时候多与班级成员交流自己的生活琐事,互相的分享开心的、不开心的。互相的想办法去解决彼此遇到的困难等等,可以利用周末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轮流到老师家里做客,自己动手炒菜,大家一起品尝。一起出去郊游等等。在班级成员有身体不舒服或是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关心问候,一起帮忙想办法等等,有了这样良好的精神环境才可以使人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健康快乐。
3、既分工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如:幼儿园马上要面临卫生工作大检查,老师应该主动协助保育老师进行卫生工作,在平时幼儿餐前餐后应协助保育老师进行开餐的准备工作等等,而在幼儿情绪还没没有稳定的时候,保育老师应主动协助老师一起组织幼儿等等。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的有力后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等等。家长还是我们老师可以利用的丰富资源,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1、老师态度积极热情。
态度热情、真诚、和善是打开“沟通”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沟通产生价值”在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孩子是永远不能少的主题,要时刻的让家长感受到你是多么的爱孩子,多么的关心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可以拉拉家常,与家长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如家中的情况,最近爱看的电视剧,在家长接送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关心的话题等,拉近距离,使家长觉得与老师交往轻松自然,让他们愿意与老师沟通,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2、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练习册、家园联系栏、网站留言、上门家访、电话等形式来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园表现等等,及时的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要对那些对班级有特别贡献的家长提出特别的表扬,如在感谢某某家长在班级环境布置中为收集的废旧材料,感谢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某某家长带来的小动物等等,从而激发其他家长的协助意识与协助欲望。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把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家长提出来,让家长就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如:孩子学习用品的准备,有的家长按老师的要求准备很好,有的家长却将通知视而不见,什么也不准备,怎么办?家长展开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相信在学习用品的准备上你不用操心,每个家长都会按要求准备好。老师可以经常利用电话和家长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就感到很放心,也使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体谅,并且教师也可以及时知道幼儿在家的表现。对幼儿而言,在家中也能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呀,有的小朋友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就会开心好多天,看见小伙伴就会自豪的说:“老师还给我打电话了呢!”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如此融洽的感情,更加促进了家长工作的开展。在每周的家园联系册里面,老师要把幼儿的本周表现用文字向家长做一个小结,如:“本周明明在幼儿园表现很不错,在上课的时候大胆的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乐意上台表演节目,真棒!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明明可以跟其他小朋友比赛就更棒了!”让家长知道本周孩子哪里进步了,哪里要加油!在家园联系册上要把本周所学的知识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帮助孩子在家复习巩固,同时可以检测孩子的学习情况,方便老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孩子表现退步或在园行为异常的情况下,老师要进行上门家访,有“方法”的告知孩子的表现和家长一起交流应对的办法,针对性的实施个别教育,从而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孩子成长的重视,促进家园共育。
3、成立家长委员会,进行班级亲子活动
班级老师可以在班上选出十分配合班级工作和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家长成立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成为老师的有力后备军,协助老师一起开展班级活动,如:组织家园联谊活动,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周末或假期都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孩子的交际范围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后,老师就可以策划假期或周末的联谊活动,如:集体烧烤、放风筝、爬山等等,老师负责组织,在材料的准备、车辆的安排、经费的收取等等方面全部由班级委员会的成员负责,这样不但丰富了孩子的周末假期,也促进了老师和家长的友谊。
五、不断地学习,修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都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教师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我们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在实践中,应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牧童园服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一直在不断地实践、反思,我也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使班级管理更规范、更有效。总之,要抓住每一位孩子的心、每一位家长的心、每一位老师的心,形成集体凝聚力,大大小小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整个班级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圆满的结果。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