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等大城市率先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尝试了区域活动这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现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目前,因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各地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差异较大,老师如何介入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的老师过多干预、高控指导,有的老师随意介入幼儿游戏,有的老师完全放任自流……那么开展区域活动时,老师如何适当介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呢?今天小编特意带来介入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法,希望能给您帮助。
师生合作法,支持幼儿探索学习师生合作法就是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案例:我们一起帮小动物找家(智力游戏区)
主题“可爱的动物”中,有一个内容是“小动物找家”。一天早上,李若天第一次选择了这个内容,可是坐下没多久,教师就发现天天因始终找不到点数对应的规律而想停止活动,于是,教师适时介入到他的活动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教师若有所思地说:“小动物们真可爱呀,我特别喜欢小兔子,你可以让我送它回家吗?你也帮我找找吧!”于是教师在和幼儿共同操作的过程中暗示幼儿点数对应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由于对这个活动方法的了解,天天对活动又充满信心,最后他又参与了种花的计算活动,并且获得成功。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中班幼儿虽然喜欢操作,但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差,在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选择一些难度小、易于操作、自己较熟悉的材料进行操作,而对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新的材料,他们经过尝试探索,发现困难超出他们经验所解决的范围时,幼儿常常会知难而退。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应抓住时机,适时介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以支持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
生生互动法,共同促进生生互动法就是通过幼儿之间的学习合作,使他们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幼儿从那些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广泛迁移。随着中班学习的深入,幼儿的联系性游戏增多,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有了与同伴保持联系的愿望,具有合群感。在活动中他们非常渴望有游戏伙伴,开始找同伴一起玩,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伙伴的加入使他们在游戏中情绪愉悦,积极性高。
案例:“光明大街”(建构区)
在观察建构区的活动中,教师发现本班幼儿建构水平发展不平衡。于是,在今天的游戏中,教师特意请能力强的王佳磊当组长,另外还找了两个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请这三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带两个能力较弱的幼儿(徐达和马辰龙)。起初,王佳磊很不高兴,小声嘟囔:“他们尽捣乱。”话音未落,马辰龙立刻反驳:“我们不捣乱。”教师接着说:“你要相信这两个小朋友,今天我特意请你当组长,来带着他们一起搭。”听了此话,他高兴地点头同意了。于是大家动手干起来了,教师引导他们先围坐在一起,商量搭什么,然后再分工合作。在教师的建议下,几个人围坐一起商量。由于他们今天有了共同目标,又有具体分工,所以,在建构中注意力都非常集中。一会儿徐达叫起来了:“我的马路没地方搭了。”王佳磊看了看说:“你不会拐弯啊!”徐达一摸头:“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啊。”游戏结束了,教师看到徐达和马辰龙迟迟不出建构区,以为他们还在里面玩,教师走进一看,原来他俩正在收拾“建筑物”旁边撒落的材料。从他们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今天的成果非常欣赏和满意,并力求使它完美。徐达高兴地对教师说:“李老师,这是我们搭的光明大街。中间的光明立交桥是我们一起搭的,这条路是我建的,上面的汽车是马辰龙和王佳磊搭的。”他尝到了合作的快乐,看到了合作所产生的效果,并在同伴身上受到了许多启发。
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就抓住了幼儿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的特点,在活动中尽量创设交流、互动的氛围,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每个幼儿的经验不同,因此他们的探索过程也就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方法,在互动中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牧童园服
问题情境法,引导幼儿探索学习问题情境法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幼儿的认知结构有关的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案例:分割图形(智力游戏区)
在主题“我爱我家”中,有一个内容是切蛋糕,由于参加活动者陈嘉祺是一个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幼儿,而且在上学期已有了分割蛋糕的经验,因此在这次活动中,她能应用以往的经验很快地分割好图形,并进行拼图,在这其中,需要她思考探索的时间不多,一会儿,她渐渐地觉得没兴趣了。看到这种情形,教师以问题“你能用四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吗”启发她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拼图。这样的拼图对她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她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认真地进行尝试,终于获得成功,教师又以“用四个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继续引导她进行探索,陈嘉祺又积极地投入到探索中,在这次的探索中她又获得了新的发现。可见,教师的问题为幼儿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引导了幼儿新的思考和探究。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班幼儿表现出较强的操作探索欲望,他们的操作与探索能力和积极性较小班有明显的提高,但中班幼儿探索经验少,探索的方向有时会不明确或思路单一。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应抓住时机,适时介入,支持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启发幼儿根据问题观察、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不同通道,促进幼儿的探索学习。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