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自信,对许多事无热情,行动消极、被动、退缩,不敢当众发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常把“我不会”、“我不行”挂在嘴边。
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得到满足,将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多鼓励幼儿,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那些“病苗”,教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美国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评价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地指责他们,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应该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多肯定和鼓励幼儿,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地斥责幼儿。
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
一个班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完全特殊的个体。成人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牧童园服
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应该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知识的过程中有序列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除培养以上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教师应该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中,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让每个幼儿都被同伴和团体接纳。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尊非常重要。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从而更加主动地与他人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自信,自信心的增强也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反之,若得到消极反馈,孩子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进而妨碍他们主动与他人交往。人际交往是双方的互动过程,语言在交往中起很大作用。因此教给幼儿用语言交往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应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使自信心的树立有了较为切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向幼儿提出问题时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思考、商量、努力获得成功。同时,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七幼儿园 郭亚琴)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